高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建设区域性电商仓配中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商务局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开放共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中通、圆通、申通、德邦等**家知名快递物流企业在淮建设分拨中心聚集园区,全市累计网络经营主体****多家,活跃店铺数*.**万个,从业人员*.**万人。据第三方不完全统计,****年淮安全市网络零售***亿、同比增幅**.*%,其中直播网络零售**亿元、同比增长**.*%;全市网络零售额增速全省第三、Ⅲ类地区第二。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获批全国电商示范基地综合评价A档,盱眙龙虾产业园、洪泽健康食品集聚区获批省级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
一、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是创建了一批电商产业集聚区。坚持做大电商产业、做强产业电商,积极打造区域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由市商务局牵头招引的总投资**亿元的美妆日化电商特色产业园项目,****年实现销售额*.*亿元、税收****万元,产业园相关设施建设将于****年*月底全面竣工投产;****年,市商务局牵头招引的总投资**亿元的冷卡健康科技产业园项目落户淮安高新区,****年底已完成投产试运营;总投资分别**亿元的中国邮政长三角北部集散中心项目、欧美斯健康消费产业园项目落户于淮安区,于****年*月*日成功签约。截止目前,我市先后创成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个,省级县域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个,涟水、盱眙、金湖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二是形成了区域性电商仓配集聚优势。依托我市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吸引中通、圆通、申通、德邦等多家知名快递物流企业聚集园区,区域性快递分拨与仓配中心初具规模。利用邻近快递分拨中心的优势,重点布局电商龙头企业的仓配项目,天马运动、威特家居、仪菲美妆、康尔馨家纺及阿里菜鸟等优质项目相继落地,带动**余家三方品牌仓配企业在淮落户。目前,全市快递日均转运量近****万件,年增长超过**%,为苏北第一。园区内快递、仓配、电商实现协同融合发展,已初步构建千亿级快消品与工业产成品集散体系。
三是培育了一批典型示范企业。国内头部企业子初个护、仪菲美妆、天马运动、中宠食品等在淮集聚;本土培育企业爱特福**股份、宝姿实业、瀚唐信息技术、威特电商、康尔馨家居等**家企业先后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江苏康尔馨家居生活有限公司、江苏多拍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淮安幸运星设计服务有限公司、江苏淮安苏食肉品有限公司等电商企业引领全市网络销售额快速增长,成为我市电商发展的新动能。
四是取得了电商领域新突破。围绕电商领域新业态的直播电商板块发展需求,加强电商公服中心功能建设,积极开展红色主播和网红达人等“新农人”培育,助力本地农特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强化业务指导、加强帮带服务,组织淮安直播电商人才参加省级直播大赛,为推动全市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在“****江苏省电商直播大赛”中,淮安培育的乡村红色主播李浩(小李书记)荣获决赛亚军,成为历年参赛取得的最好成绩;通过联合抖音、美团等平台开展公益培训与直播活动,为电商企业搭建直播网络销售平台,助力本地企业打造网络销售矩阵,推动电商企业网络销售提质增效,全年直播网络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
二、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是电商产业带集聚不明显。我市电商产业缺乏特色龙头企业引领集聚,产业带集聚效应不明显,与周边城市(如徐州、宿迁、连云港)相比,缺乏特色鲜明的电商产业带。周边城市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形成了如东海水晶、睢宁家具、灌云内衣、赣榆海鲜、沭阳花木等百亿级电商产业带,而我市对本土传统产业培育乏力,未能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是平台载体建设水平不高。我市现有的洪泽电商产业园、涟水电商产业园、金湖电商产业园、盱眙电商产业集聚区等电商特色园区,整体规划重视度不高,围绕园区特色化发展的品牌运营、产业集聚规划、电商企业人才引进等全生态链配套服务功能不健全,导致园区对电商企业集聚吸引力不强。
三是发展要素供给缺乏支撑。县区园区在发展要素供给方面重点围绕工业和科技考核指标项目开展,对适合电商属性的传统产业、快消品产业的要素供给关注度较低。目前,各县区园区电商人才生活服务保障、人才招引、产业补贴等政策与盐城、徐州、宿迁、连云港等周边城市差距较大,吸引电商企业及电商人才来淮发展难度大。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区域发展顶层设计。结合淮安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及电商仓配集聚的发展现状,市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高位谋划制定出台《全市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大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电商中心和枢纽电商产业新高地。以打造“商贸+物流+产业”平台载体为目标,加快电商产业园区的规划。各县区园区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规划,将电商运营、仓储、配送等功能与本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电商产业带。
二是推动“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以打造品牌、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为目标,推动“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重点加强与头部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电商进园区”活动,强化淘宝、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与本地企业的互联互通,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减成本、降门槛。搭建全国头部电商企业与我市消费品企业对接平台,培育纺织服装、户外用品、食品调料、美妆日化、图书文化集聚为特色的电商产业带。
三是推动枢纽电商区域合作。与廊坊、临沂、广州(从化)等商贸枢纽城市地区建立合作对接平台,以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为着力点开展区域业务合作,通过政府搭台、民间企业交流等方式,吸引北方和南方的物流企业来淮投资电商仓储项目,组织本地电商仓配企业去合作城市开展商业服务招商,通过电商、仓配、金融等服务,吸引制造业来淮投资落户。
四是推进区域电商仓配中心建设。依托我市产业特点和物流优势,加快区域电商仓配产业集聚,依托现有电商园区,加快优势产业布局。持续挖掘淮安区电商物流园的快递仓配优势,探索实施电商仓配+金融供应链融合发展试点,促进园区由仓储物流向产值贡献转型。鼓励淮安区持续挖掘电商物流园的仓配集聚优势,提升产值贡献水平;助力淮阴区聚焦现有的服装加工产能优势,打造服装产业带;发挥经开区工业品制造和交通枢纽优势,打造工业品电商产业带。
五是培育集聚电商人才。从增强电商企业核心竞争力着手,强化电商人才培育体系建设。针对农村电商,出台“新农人”培养计划,为我市特色农产品上行搭建人才基础。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推动高校与电商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实训式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为电商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淮安市商务局
****年*月**日
联 系 人:冯海洋
联系电话:***********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