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点与对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相比于一般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更注重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自****年“专精特新”概念首次被提出之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这些政策成为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年*月底,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万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增长、创新激活、就业吸纳、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我国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难题,成为推动其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点
(*)生存压力大,转型意愿不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和使用方面的需求较为迫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大环境中,企业生存压力普遍加大,投资意愿受到冲击。大多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加关注短期财务回报,对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效益认识不足,导致转型意愿不强。此外,由于数字化转型需要较大的初期投入,且效果显现周期较长,许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因资金压力望而却步。
(*)行业覆盖广,转型需求各异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不同行业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场景、范围和深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普遍处于较为复杂和不稳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这种差异性和不稳定性使得难以形成统一的转型模式和解决方案,增加了转型的难度和成本。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承担高昂的定制化开发费用,导致转型需求难以满足。
(*)转型资源差,内部关系复杂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人才、资金以及数字化转型技术和支持等资源缺乏的困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人才支持,难以独立完成复杂和长期的转型进程。同时,由于市场上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供给和适用产品,使得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难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另外,许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管理上较为粗放,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思维,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利益交织,难以开展有效的转型工作。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策
(*)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打造行业标杆
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同时,建立健全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和平台,推动服务网络互联互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培训、技术支持等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不同企业的转型需求。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引导企业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和典型案例,通过示范引领和经验分享带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通过举办论坛、展览等活动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推动产业链协同转型、降低转型成本
鼓励和支持行业内数字化基础较好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核心企业开展数字化集成应用创新、构建产业链协同平台,牵引上下游配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链式融合转型”。通过打造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与上下游企业在供应计划、生产过程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带动相关企业共同转型;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网络化协同生产,提升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进一步降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应用成本。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管理流程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人才和管理模式。专精特新企业对人才需求较为特殊,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这类人才当前的供给相对不足,人才匹配难度较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丰富培养模式,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内部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的数字化技能。此外,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优化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打破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全面流通和共享。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机制建设,确保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顺利推进。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